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

演出搶先報:戲劇系學生必看、劇場愛好者更不能錯過的《白納徳之屋》


白納徳之屋劇情綱要:
這是一棟女人所組成的房屋,由守寡的母親、僕人和五個兒女作為主要角色,她們同住在一個屋簷下,但是生性保守又受到傳統觀念束縛的母親,將她的壓抑加諸在每個女兒的身上,產生了不同的衝突與衝撞...


白納徳之屋演出照片

舞臺上的她們,是一群被禁錮、被權力關係給互相壓制的女性;集體存活在巨大的幽暗和潮濕的燥悶當中,全身的黑色彷彿被迫穿著喪服,沒有了歡愉、慾望被壓抑,甚至因為這封閉感的無限蔓延,及另一性的缺席,導至性別再也不重要了─女性可以蛻變成男型、而男人也被縛在長裙與高領的黑色束衣裡頭,一切看來,倒也再合情合理不過。

 由韓國NOTTLE THEATRE COMPANY帶來的《白納德之屋》,就是這樣一齣充滿勁道的演出,導演用極簡的舞台美學(六把不同的椅子、滿台的水與成團的紅線),去象徵、去隱喻角色的關係與彰顯心理狀態;而演員也用他們的身體、聲音以及強大的存在感、專注力與整個劇場空間互相抗衡,達到一種極為巧妙的張力平衡,也產生了一種表演空間的和諧整體性。

所以,當我們觀賞時,很難不被他們順暢的場面和節奏給吸引,這齣戲彷彿才開演沒多久,就結束了!一點也不拖泥帶水,不耽溺在自以為是的美感當中;每一個畫面都以劇場的最原始面貌去呈現─忠於敘事的脈絡,運用這個表演區的張力,也同時讓最糟糕的「鏡框式舞臺」都活了起來,把觀眾給吸納其中。

這樣的精彩表現,多半要歸功於演員們整齊劃一的表演能力,還有導演饒富詩意的表現手法,把觀眾較少接觸的羅卡的文本,用極其亞洲的方式給表達出來,也因此附帶了點「跨文化」的趣味!這樣壓抑到近乎於變態的桎梏感,它不是西方人思考與表達羅卡的方式,幾乎只有過往長期在國際關係上、文化上被殖民與欺壓的亞洲國家才會使用,也才有能力如此表達。

假使你是小劇場的忠實觀眾,在看《白納德之屋》的同時,可能很容易聯想到前段時間一票難求的《沃伊采克》,同樣以極簡的色彩、高度的精神凝聚與情感爆發力,結合幽暗卻強烈的光束,勾勒出那一段又一段強烈的敘事脈絡,並且展現出現代劇本那難解的具大能量─彷彿塵封已久地躺在書櫃上,只待真正理解的人去引燃一樣。

白納徳之屋演出照片
 NOTTLE THEATRE的演員,就具備了引爆《白納德之屋》的能量。他們的水準極高,在舞台上的專注力還有漂亮的聲音線條,都如同利刃一般,足以劃破整個劇場空間;他們的質地也令人聯想到,同為亞洲劇場翹楚的日本Pappa Tamahumara,那彷彿鬼魅一般的劇場氛圍、扭曲的人物靈魂、還有身體的乾淨度、眼神的穿透力,似曾相識,兩者都可以讓觀者放在同一天秤上互相比較、映襯!

在觀賞演出後,也詢問了導演有關NOTTLE THEATRE的訓練基礎,這個劇團成立已近19年,在韓國有自己的studio與訓練課程;而課程大多由劇團裡的之前學過劇場教育的演員帶領,基礎源自於葛洛托夫斯基的訓練方式,還包括了許多跨國累積的不同訓練方式;但最令人感到驚訝的,莫過於臺上的演員許多都非本科系出身,反倒是長期接受NOTTLE THEATRE的扎實訓練而出!

在此,我們建議想要/已購票的觀眾,不妨先上網google一下羅卡的《白納德之屋》,稍微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大綱,還有羅卡寫作的特出之處,一方面做為看戲前的小小研究,另一方面也讓自己能夠更快地沉浸在NOTTLE THEATRE的精采表現當中,而這場演出會現場投影中文字幕,所以請不用擔心無法理解喔!


※相關演出資訊
●演出劇名:《白納德之屋》La casa de Benarda Alba
●演出時間:1014日(五) 1930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015(六)、1016(日) 1430
●演出地點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
●票價:400
NOTTLE THEATRE COMPANY網站:www.nottle.kr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